1. 南怀瑾先生著述阅读挑战活动——第七周《中国文化泛言》
2022年世界读书日之际,南怀瑾文教基金会、东方出版社、恒南书院、温州南怀瑾书院、敦众书苑、无界怀师书屋、南怀瑾书友会联合推出“读好书,交高人”南师著述阅读挑战活动。
/xinxi/744.html - 2022-06-06 - 信息2. 河南:“文化新蔡”征联启事
为了喜迎党的二十大召开,弘扬新蔡历史文化,传承新蔡红色文化,提升新蔡文化品位,现面向社会征集楹联。
/xinxi/729.html - 2022-05-27 - 信息3. 颜真卿文化全国征联大赛揭晓
颜真卿文化全国征联大赛揭晓,一等奖2名,二等奖5名,三等奖8名,优秀奖20名
/xinxi/726.html - 2022-05-26 - 信息4. 南怀瑾先生:我们的文化要年轻一辈去挑
中国自南北朝到清代,历史上经过好几次外族的进攻,为什么中华民族始终站得住?就是因为文化的力量,进攻的民族反被我们的文化同化了。有个哈佛大学的教授来问我,说世界上许多国家亡了就亡了,永远起不来了,只有中国经过了好多次的大亡国,都没有垮,永远站得起来,是什么原因?
/articles/692.html - 2022-05-05 - 文章5. 南怀瑾:这四个字是中国文化的中心,尤其希望青年朋友记住
学问之道,除了知识以外,要注意气节的培养。气节是人格的中心。子曰:三军可夺帅也,匹夫不可夺志也。这是说一个人中心思想的养成。这个问题,也是我们讨论过的,佛家、儒家都主张做人要做到无我,这无我是对个人道德修养而言。处理事情则要有我,要有正确的意志思想,用现代话说,便是主义的中心思想。
/articles/669.html - 2022-04-20 - 文章6. 南怀瑾先生:中国文化的“师道”精神
尊师重道”,是人类文明的共通德性,无论中外都是一样,只有礼仪形式上的不同,并无精神上的差别。但在五千年来中国文化的传统中,“师道”的尊严,“尊师重道”的精神和礼仪上的风气,俨然已与“君道”互相对峙,构成“政”、“教”互助的特质。
/articles/655.html - 2022-04-13 - 文章7. 南怀瑾先生:中国文化绝不只是人生修养、人生哲学而已
中国文化哲学,自古传统的习惯,无论是讲超越形而上的虚无,或讲形而下世间人事物理的妙用,缩小而至于人生,必须归于修养身心性命的实用之间,扩而大之,便可见之于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的应用,从来不“徒托空言”,而不见之于行事之间,但使思想辩聪,独立为学。尤其在身心修养方面,必然反求诸我,要与伦理道德的德行相宜,才可称之为学,这便是中国文化哲学与西方文化哲学最大不同的关键。
/articles/621.html - 2022-03-24 - 文章8. 南怀瑾先生:为了中国文化,我没有死的自由
不出数年,中国传统文化,亦势必恢复(当然,另有一番面目)。两岸人士常对我说:“不准早死,应为复兴文化而留形住世。”我亦常时笑说:“为了中国文化,我亦暂时没有死的自由。”
/articles/612.html - 2022-03-21 - 文章
9. 南怀瑾先生:历史文化中的军事哲学思想(十一)
当战国的时候,国与国之间除了军事战争之外,还有层出不穷的外交战、政治战、心理战。有些以鲸吞,有些则慢慢对邻国蚕食。总之,都是无所不用其极地扩张自己的势力。这些行为,在孔、孟眼中,都认为不是人君之道,不是大丈夫所应为的。
/articles/600.html - 2022-03-15 - 文章10. 南怀瑾:先文化还是先经济?这本书值得研究
大家研究经济,发展工商,希望能够回过来借用自己的历史经验,更要看清楚,我们这个国家民族存在五千年,不是容易的事。经过的变乱,像我们所谓“一穷二白”这个情形,过去有很多的经验,究竟怎么样发展起来的?
/articles/582.html - 2022-03-07 - 文章11. 南怀瑾先生:历史文化中的军事哲学思想(一)
我常告诉人家,世界上,政治、军事、外交,没有善恶的,也没有是非,只有利害关系,怎么临时处理,要懂得应变。但是要注意,虽然没有善恶,没有是非,但都是有因果的。
/articles/573.html - 2022-03-02 - 文章12. 南怀瑾先生:有志的青年们,应在科学文明的时代中,创立新的历史文化
年轻人站在做子弟的立场,问题大得很,至少不听长辈的指导,不接受父母师长的教训,轻视上一代的经验等等,这许许多多,都还是青少年的责任。如何继往开来,发展新的文化,开创新的历史,这些都是青少年的大问题。
/articles/532.html - 2022-02-10 - 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