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南怀瑾先生:切切记住这几句话
大家在平常批评别人时,包括历史上的人物和眼前的人物,常常会引用到这句话。例如有人提到某甲时,另一人会说:“某甲小有才。”听来好像是一句赞美的话,其实批评的人,态度含蓄,没有把“未闻君子之大道”这句话说出来。
/zixun/wenhua/1190.html - 2023-01-09 - 文化2. 南怀瑾先生著述阅读挑战活动——第三十五周《维摩诘的花雨满天》上
2022年世界读书日之际,南怀瑾文教基金会、东方出版社、恒南书院、温州南怀瑾书院、敦众书苑、无界怀师书屋、南怀瑾书友会联合推出“读好书,交高人”南师著述阅读挑
/zixun/wenhua/1189.html - 2023-01-09 - 文化3. 南怀瑾先生:教育是依受教者的思想、品格而施教
孔子教育人的态度:“夫子循循然善诱人”。注意“循循”这两个字,“循”是跟着走。不但是教育如此,做人处世也是如此。讲理论容易,做起来很难。在学校里教学生,就常会感到非常讨厌,有时候心里会想:“你还没有懂?!真蠢!”当我们有了这个心理的时候,马上感觉自己到底不是孔子。
/zixun/wenhua/1160.html - 2022-12-21 - 文化4. 南怀瑾先生:谨言慎行
这是孔子举出古人的谨言慎行的好榜样,用它来告诫弟子们。他说,古人不轻易、不随便地说出一句话,因为他怕话说出去了,自己行为上有做不到的地方,那是很可耻的事。“不逮”,就是不及的意思。这是他教人言行合一的重要,但跟着又引用孔子的话说:
/zixun/wenhua/1159.html - 2022-12-21 - 文化5. 南怀瑾先生:做个好母亲,便是大事业
这是关于教育问题了,家教问题。大家现在生一个孩子,拼命送到学校受教育,错了!中国文化讲胎教,重点是是父母的教育。……家庭的教育在父母的教育,父母的教育是女性的教育最伟大。——南怀瑾先生
/zixun/wenhua/1154.html - 2022-12-20 - 文化6. 南怀瑾先生:有求皆苦 无欲则刚
凡是人,处世都有所求。有了所求,就有所欲。换言之:有了所欲,必有所求。有求就有得失、荣辱之患;有了得失、荣辱之患,便有佛说“求不得苦”的苦恼悲忧了。所有孔子也说:“吾未见刚者。”或对曰:“申枨。”
/articles/1131.html - 2022-12-01 - 文章7. 南怀瑾先生:怎样把自己的思想行为,做到恰如其分的止
《大学》所讲“知、止、定、静、安、虑、得”的七个修证学养的层次,我们已讨论过第一要领的“知”字。现在应该研究第二个层次的“止”字。当然,大家都明白“止”,便是停止的意思。但是,要停止什么呢?
/articles/1126.html - 2022-11-29 - 文章8. 南怀瑾先生:有名与有钱,都不是人生的大好事
有名与有钱,都不是人生的大好事。但是世界上的人,都在拼命追求名利和权位,怎么说也是白费的。只有在名利、权势上亲身打过滚的人,才比较清醒了一点。但是,都是已经到了“尸居余气”的时候,虽然清醒了,太阳就立刻要下山了!……
/articles/1125.html - 2022-11-29 - 文章9. 南怀瑾先生:我在此预言,不如此不能转变这个世界,路会越走越窄
依照中国目前佛教,和东南亚各地佛教的作风,前途未可乐观,而且值得忧虑,佛教界的人士们,虽然人人有感于将来适应的可畏,依然犹是积重难返,无法改弦更张。爰就其目前情况,试举六点结论,以供现代佛教的参考。
/articles/1122.html - 2022-11-28 - 文章10. 南怀瑾先生:剥去宗教外衣的中国“神”
“神无方而易无体。”什么叫神?把宗教外衣统统剥光了,我们东方最高的宗教哲学是“神无方”。神是没有方位的、没有形象的,我们本身生命也好、精神也好、宇宙的生命、宇宙的精神也好,神是没有方位,无所不在,也无所在的。
/articles/1121.html - 2022-11-28 - 文章11. 南怀瑾先生著述阅读挑战活动——第二十九周《禅宗与道家》
《禅宗与道家》全书分为两编。上编为“禅宗与佛学”,对佛教产生的历史背景,大小乘佛教的基本教义,禅宗的传承,奠定后世禅宗思想基础的六祖惠能的事迹,禅宗的语录、公案、机锋和棒喝,参禅的方法,禅学与理学的关系
/xinxi/1120.html - 2022-11-28 - 信息12. 南怀瑾先生:随缘自在
孟孙阳曰:“若然,速亡愈于久生;则践锋刃,入汤火,得所志矣。”杨子曰:“不然。既生,则废而任之,究其所欲,以俟于死;将死,则废而任之,究其所之,以放于尽。无不废,无不任,何遽迟速于其间乎?”
/articles/1117.html - 2022-11-25 - 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