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怀瑾先生:切切记住这几句话
大家在平常批评别人时,包括历史上的人物和眼前的人物,常常会引用到这句话。例如有人提到某甲时,另一人会说:“某甲小有才。”听来好像是一句赞美的话,其实批评的人,态度含蓄,没有把“未闻君子之大道”这句话说出来。对于这两句话的意义,如做深一层的研究,值得讨论的地方很多。但我们首先要注意的是:一个研究《孟子》,或做学问的知识分子,不要把自己培养成一个“小有才,未闻君子之大道”的人……
孟子的结论说,他“小有才,未闻君子之大道”。凡是这一类的人,如果出来负责任做大事,则难免遭杀身之祸,这几乎成为历史人事上的定例。上自帝王,下至老百姓,属于“小有才,未闻君子之大道”类型的人很多,而他们多数没有良好的结果。
大家都很熟悉的《三国演义》,诸葛亮平常最爱护的一个青年马谡,他是五兄弟中最小的,他聪明、有才华、有能力。诸葛亮非常喜欢他,一直在提拔他。刘备看到诸葛亮培植这个青年,好像准备教他做接棒人一样。不过,刘备看出了他的短处,就告诉诸葛亮:马谡这个人,不可以大用,因为他“言过其实”。马谡很会吹牛,无论讲到什么事,他都说有办法;实际上,事情到了重要关键处,由于他性情刚愎自用,反而坏事。
诸葛亮总觉得刘备这些话,是一种成见,心里不大同意,但刘备到底是老板,不便多作辩论。等到刘备死后,诸葛亮还是重用了马谡。诸葛亮六出祁山,在第一次出祁山北伐中原的战役中,允许马谡带兵作先锋,驻守前线最重要的据点街亭。可是马谡一到街亭,不按诸葛亮“当道”扎寨的布置,自行安营在制高点,也不听部下劝告,故此导致前线第一道防线被突破,全军覆没,使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的计划全盘失败。诸葛亮虽然爱他的才华,也只好依照军法,挥泪把他斩了。这时诸葛亮说:“悔不听先主(刘备)之言。”
从这一历史事件中,反映了几个问题:
首先,诸葛亮是了不起的人物,但他的了不起之处,又不如刘备的了不起。刘备善于识人用人,所以能用到诸葛亮。曹操和孙权都想拉拢诸葛亮,都不成功,他只愿意帮助刘备,可见刘备的确有过人之长。当然刘备也有不及诸葛亮的地方。但是当领袖的人,能够知人善任,是首先应具备的条件,从国家领袖到杂货店的老板,都应该如此。
其次,马谡这个人,聪明、有能力,也有决心,但是见地不远大,而且“我见”非常深,就是典型的“小有才,未闻君子之大道”了。
再扩而充之来讲,南唐李后主也是如此。他的词写得好,“车如流水马如龙,花月正春风”,的确很好,但这也是“小有才”,是文学之才,假使不当皇帝,那在文学史上,是千古一人的词家名手。可惜命不好,不幸当了皇帝,成为一个亡国之君。现在流行算命,这也是算命的原则,大家不要以为做皇帝的人一定命好,一个人如果命好,但是才不能成其德,才不能成其位,一样是失败。北宋的徽宗也是如此,诸如此类的事,非常之多。
我们用孟子这两句话,去看历史人物,乃至于反省一下自己,就会发现,自己往往也犯这个毛病——“小有才,未闻君子之大道”。(《孟子与尽心篇》)
一个人的了不起,还是有其限度的。所以,当一个人获得了不起的成功时,自己要忘记自己的了不起,要赶快谦卑下来。如果获得了不起的成功以后,不忘记自己的了不起,甚至由一件事情获得了不起的成功,便以为自己事事都了不起,那么就会成为“起不了”。可是人是最容易犯这种错误的,这是年轻人要特别注意的地方,千万不可因一事之成功,便自满傲慢,这样必终归失败。切切记住这几句话:人到达“了不起”的时候,要忘记自己的“了不起”;如果不忘记自己的“了不起”,就会“起不了”。(《孟子与滕文公、告子》)
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“恒南书院”